为有效预防胃癌,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或须少吃辣 | 热心肠日报
今天是第1449期日报。
海外华人团队: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宜少吃辣椒
Cancers[IF:6.162]
① 幽门螺杆菌(H. pylori)感染联合辣椒素灌胃,共同诱导C57-Balb/c小鼠从胃炎到胃癌的进行性转变;② 处理后32周时诱发胃炎,52周时诱发胃癌(发生率50%);③ H. pylori和辣椒素加重胃组织损伤,降低抑癌基因表达,显著增加促炎细胞因子IL-6水平,降低IFN-γ水平;④ 2-二氟甲基鸟氨酸(DFMO)治疗可调节IL-6和IFN-γ表达,减少炎症,促进无病停滞的恢复,预防胃癌发生;⑤ 减少辣椒素摄入、清除H. pylori、DFMO治疗等措施可降低胃癌发病率。
Induction and Prevention of Gastric Cancer with Combined Helicobacter Pylori and Capsaicin Administration and DFMO Treatment, Respectively
03-28, doi: 10.3390/cancers12040816
【主编评语】环境、饮食和生活方式的改变,包括幽门螺杆菌(H. pylori)感染和食用辣椒(即辣椒素),会导致胃癌风险的变化。在辣椒素暴露的早期,H. pylori感染可促进胃粘膜损伤。来自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Zigang Dong研究团队在《Cancers》发表最新研究,探索了H. pylori感染和辣椒素导致胃炎症和胃癌发生的机制。该研究发现H. pylori感染和辣椒素摄入通过调控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和抑癌基因表达,诱导小鼠胃炎从而诱发胃癌。使用抗炎剂2-二氟甲基鸟氨酸(DFMO)治疗减少炎症可预防胃癌发生。(@Lexi)
共生菌通过T细胞交叉反应影响抗肿瘤免疫
JCI insight[IF:6.014]
① T细胞靶向短小双歧杆菌(B. breve)表达的SVYRYYGL(SVY)抗原表位,与模式新抗原SIYRYYGL(SIY)发生交叉反应;② 相比B. breve定殖小鼠,缺乏B. breve小鼠的SVY反应性T细胞减少,表达SIY的肿瘤在体内生长更快;③ T细胞反应可通过SVY免疫,或通过B. breve缺乏小鼠与B. breve定殖小鼠共同饲养而获得;④ B. breve定殖可塑造SVY-反应性T细胞(TCR)受体库;⑤ SVY特异性T细胞在体内识别表达SIY的黑色素瘤,减慢肿瘤生长,延长生存期。
Commensal bacteria stimulate antitumor responses via T cell cross-reactivity
04-23, doi: 10.1172/jci.insight.135597
【主编评语】已有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群可调节抗肿瘤免疫反应。最新发表在《JCI insight》的研究发现,T细胞靶向共生短小双歧杆菌(B. breve)的抗原表位可与模式新抗原发生交叉反应,且B. breve定殖可塑造SVY-反应性T细胞受体库,影响T细胞反应,继而影响表达模式新抗原的肿瘤生长。该研究阐明了共生细菌可通过交叉反应刺激抗肿瘤免疫反应,并揭示了细菌抗原如何影响T细胞环境的机制。(@Lexi)
Nature:胰腺癌细胞通过自噬进行免疫逃逸
Nature[IF:43.07]
①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I类(MHC-I)分子在胰腺导管腺癌(PDAC)细胞表面的表达降低,而在自噬体和溶酶体中表现出明显的定位;② 抑制自噬可恢复细胞表面MHC-I水平,提高细胞抗原递呈能力,提高抗肿瘤T细胞免疫应答,抑制肿瘤生长;③ 清除CD8+T细胞或降低细胞表面MHC-I水平可逆转抑制自噬产生的抗肿瘤效应;④ 通过遗传学或药理学(氯喹)方式抑制自噬,配合双重免疫检查点阻断(ICB)治疗(抗PD-1和抗CTLA-4抗体),可增强抗肿瘤免疫反应。
Autophagy promotes immune evasion of pancreatic cancer by degrading MHC-I
04-22, doi: 10.1038/s41586-020-2229-5
【主编评语】免疫逃避是癌症治疗的主要障碍,常见的逃避机制包括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I类(MHC-I)分子的突变或杂合性缺失,从而导致抗原呈递受损,这也与免疫检查点阻断(ICB)治疗的耐药性有关。然而,在对包括ICB在内的多数治疗方法表现出耐药性的胰腺导管腺癌(PDAC)中,尽管MHC-I表达下调,但却很少发现导致MHC-I丢失的突变。最新发表在《Nature》的研究发现,PDAC细胞通过自噬途径降低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I类(MHC-I)分子的表达,阻碍PDAC细胞抗原递呈能力。而抑制自噬可通过恢复细胞表面MHC-I水平而提高细胞抗原递呈能力,抑制肿瘤生长。此外,抑制自噬还可敏化ICB(抗PD-1和抗CTLA-4抗体)治疗。(@Lexi)
Nature:间充质微环境调控大肠癌发生
Nature[IF:43.07]
① 发现肠间质中一群表达环氧酶2(Ptgs2)的成纤维细胞,可将花生四烯酸加工成高度不稳定的前列腺素E2(PGE2);② 成纤维细胞中敲除Ptgs2抑制肿瘤发生;③ PGE2促进Sca-1+干细胞增殖,Hippo通路效应蛋白Yap驱动再生/致瘤程序;④ Yap对Sca-1+细胞扩增和肿瘤早期发生是必需的,并可定位于小鼠和人腺瘤细胞核中;⑤ PGE2通过受体Ptger4促进Yap去磷酸化、核移位和转录;⑥ 上皮细胞敲除Ptger4导致干细胞再生重编程,抑制Sca-1+细胞扩增和散发肿瘤发生。
Paracrine orchestration of intestinal tumorigenesis by a mesenchymal niche
04-01, doi: 10.1038/s41586-020-2166-3
【主编评语】肠癌的发生是一个概率性的过程,它取决于隐窝中突变上皮干细胞和正常上皮干细胞之间的竞争。肠道干细胞与多变且特征尚不明确的间充质细胞网络密切相关。然而,突变干细胞的生理间充质微环境是否影响肿瘤的发生仍不清楚。最新发表在《Nature》的研究表明,结直肠癌(CRC)的发生是由间充质生态位调控,并揭示其调控机制,即一群罕见的表达Ptgs2的纤维母细胞通过可给药的PGE2-Ptger4-Yap信号轴对致瘤干细胞进行旁分泌控制。(@Lexi)
国内团队:绘制人类大肠癌淋巴转移图谱
Nature Communications[IF:11.878]
① 纳入10位结直肠癌(CRC)患者,分析其94个肿瘤样本的基因组景观,包括原发灶、淋巴结转移(LNMs)和肝转移(LMs);② 原发瘤和转移瘤共享部分体细胞突变,且共享的新抗原比例远高于转移灶特有的新抗原比例;③ 通过将LNMs分为肠周、中间和中心亚群,描绘了一个高分辨率的淋巴转移图谱;④ 在已检测到的61条转移途径中,62.3%来自肿瘤原发灶,36.1%来自LNMs,1.6%来自肝转移;⑤ 在5位患者中,发现有6个LNMs重新定植于2个或以上的LNMs。
Mapping the spreading routes of lymphatic metastases in human colorectal cancer
04-24, doi: 10.1038/s41467-020-15886-6
【主编评语】淋巴转移与结直肠癌(CRC)的复发和生存率降低密切相关,肿瘤细胞如何在淋巴网络中扩散,在很大程度上是未知的。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&北京协和医学院的Haizeng Zhang和来自北京大学的白凡研究团队合作在《Nature Communications》发表最新研究,分析来自10位CRC患者的原发灶、淋巴结转移(LNMs)和肝转移(LMs)肿瘤样本的基因组景观,总结了CRC转移的3种不同模式,并表明肿瘤细胞在淋巴网络内的跳跃扩散是常见的。该研究揭示了CRC复杂的转移模式,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。(@Lexi)
Nature子刊:抗氧化剂或可用于治疗结肠炎相关结直肠癌
Nature Communications[IF:11.878]
① 用大肠杆菌NC101、产肠毒素脆弱拟杆菌、幽门螺杆菌或硫酸葡聚糖钠感染IL10-/-小鼠,引起持续的炎症可诱发8-羟基鸟嘌呤(8-oxoG)DNA损伤;② 抗氧化剂(VitC或N-乙酰半胱氨酸)或iNOS抑制剂可减少DNA损伤和肿瘤发生;③ 在林奇综合征(错配修复缺陷)模型中,菌群产生丁酸可诱导ROS、8-oxoG损伤和双链DNA断裂,该模型中,抗氧化剂可减少DNA损伤但不减少肿瘤发生;④ IBD患者或可使用抗氧化剂或iNOS抑制剂来减轻氧化DNA损伤。
Limiting oxidative DNA damage reduces microbe-induced colitis-associated colorectal cancer
04-14, doi: 10.1038/s41467-020-15549-6
【主编评语】慢性炎症可以诱导多种肿瘤的发生。其中,炎症性肠病(IBD)是引发结肠炎相关结直肠癌的最主要风险因素之一,但炎症诱导结肠癌发生的遗传损伤机制尚不清楚。《Nature Communications》近期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,由肠道菌群诱导的氧化性DNA损伤是导致炎症性结直肠癌的遗传因素,而抗氧化剂则可抑制这种损伤。该研究为IBD的治疗提供了理论指导。(@EADGBE)
Cell子刊:利用CRISPR-Cas9文库鉴定抑癌基因
Cell Stem Cell[IF:21.464]
① 设计了一个使用CRISPR-Cas9文库对人结肠类器官进行基因筛选的平台;② 在异源细胞系中进行预筛选可获得范围更小、更高效的gRNA文库;③ 类器官移植实验证明,利用该筛选平台可在体内进行无偏见的抑癌基因筛选;④ 与二维(2D)癌细胞系相比,gRNA在类器官中的功能较难预测;⑤ 将每个gRNA与独特的分子标识符(UMI)配对,建立CRISPR-UMI文库进行克隆追踪,以调整筛选过程中的克隆漂移。
Pooled In Vitro and In Vivo CRISPR-Cas9 Screening Identifies Tumor Suppressors in Human Colon Organoids
04-28, doi: 10.1016/j.stem.2020.04.003
【主编评语】结直肠癌(CRC)患者间具有显著的遗传和表型异质性,为促进高通量基因检测和肿瘤驱动因子的功能鉴定,最新发表在《Cell Stem Cell》的研究开发了一项在人结肠癌类器官中使用合并CRISPR-Cas9库的筛选平台,可在体内外鉴定抑癌基因。该平台与独特的分子标识符(UMI)配对建立CRISPR-UMI文库,可在克隆水平上进行表型研究。(@Lexi)
抗生素联合JNK抑制剂治疗肠道肿瘤
PNAS[IF:9.58]
① 肠道菌群促进骨形态发生蛋白(BMP)引起的肿瘤发生,敲低BMP通路建立果蝇肠道肿瘤(IT)模型;② IT破坏肠道微生态,导致载菌量增加、多样性降低、醋酸杆菌增多;③ IT破坏肠屏障,肠道紧密连接蛋白Dlg和FasIII表达降低,激活免疫系统,破坏微生态,肠道缩短;④ 肿瘤和瘤旁组织JNK/Mmp2通路异常激活,损伤肠屏障,破坏微生态,促进肠干细胞增殖和肿瘤生长;⑤ 抗生素联合JNK通路抑制剂可有效抑制肿瘤生长,恢复肠道微生态,具有临床参考意义。
JNK-dependent intestinal barrier failure disrupts host–microbe homeostasis during tumorigenesis
04-10, doi: 10.1073/pnas.1913976117
【主编评语】所有动物的肠上皮形成一个紧密的屏障,上皮细胞调节营养物质的吸收,增强免疫反应,防止全身性感染。最新发表在《PNAS》的研究通过敲低骨形态发生蛋白(BMP)建立果蝇肠道肿瘤模型,研究微生态平衡与肠道肿瘤的关系。该研究揭示了肠道肿瘤和微生物之间一个依赖于JNK通路的反馈放大回路,并强调了控制JNK信号活性水平以维持上皮屏障功能和宿主-微生物稳态的重要性。(@Lexi)
发现新型胃肠道间质瘤抑制剂
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[IF:17.161]
① 发现一个KIT/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α(PDGFRα)选择性抑制剂AZD3229用于治疗胃肠道间质瘤(GIST);② 抑制GIST中KIT原始突变时,AZD3229比一线抑制剂伊马替尼更有效,并具有更广泛的活性;③ AZD3229可抑制使伊马替尼耐药的KIT APT结合位点的次级突变,以及使伊马替尼和舒尼替尼耐药的KIT A环突变;④ AZD3229可抑制GIST中常见的PDGFRα活化突变;⑤ AZD3229不影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(VEGFR2)活性,在有效剂量内不会改变大鼠血压。
Discovery and pharmacolog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AZD3229, a potent KIT/PDGFRα inhibitor for treatment of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
04-29, doi: 10.1126/scitranslmed.aaz2481
【主编评语】胃肠道间质瘤(GIST)是最常见的人类肉瘤,由KIT或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α(PDGFRα)突变驱动。一至三线的抑制剂(伊马替尼、舒尼替尼、瑞戈非尼)虽带来GIST的治疗革命,但各有其缺点,目前仍需要开发对KIT/PDGFRα突变具有显著抑制作用且耐药性良好的药物。最新发表在《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》的研究发现一个对KIT/PDGFRα突变抑制性良好的抑制剂AZD3229。AZD3229可克服伊马替尼和舒尼替尼的耐药缺点,且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(VEGFR2)活性没有影响。AZD3229有潜力成为抑制KIT/PDGFRα突变的一流抑制剂。(@Lexi)
感谢本期日报的创作者:this little piggy,王文东,Lexi,爱的抉择,楸楸,Zhonghua
点击阅读过去10天的日报:
0503 | 金梅林等高分突破,揭示肠道特定双歧杆菌或抗流感
0430 | Eran Elinav重磅综述:饮食对菌群和免疫的节律性影响
0429 | 农科院GUT报道:褐藻寡糖或改善菌群,提高精子质量
0428 | 应对自身免疫病,除了植提物,适量喝酒或也有效?
0427 | 再添新证:肿瘤免疫治疗前用抗生素,或缩短生存期
点击阅读原文,查看更多热心肠日报的内容